您现在的位置是:性能猛兽赛道称王 > 休闲
初学骑马,这十个常见的问题一定要注意
性能猛兽赛道称王2025-04-24 07:29:39【休闲】9人已围观
简介你以为坐在马上就是“正确”的姿势了?其实专业和业余的区别一眼就能发现。骑马需要控制身体肌肉做动作,要用身体平衡让骑乘变得更舒适、安全,也让马匹感觉更轻盈。开始学骑马时,如果没有找到一位好的马术教练,可
你以为坐在马上就是初学骑马“正确”的姿势了?其实专业和业余的区别一眼就能发现。骑马需要控制身体肌肉做动作,个常要用身体平衡让骑乘变得更舒适、问题安全,定注也让马匹感觉更轻盈。初学骑马开始学骑马时,个常如果没有找到一位好的问题马术教练,可能一不小心就养成了坏习惯。定注以下十个最常见的初学骑马问题,骑乘时一定要注意。个常
1、问题手握缰绳太松或太紧
对于初学者来说,定注持缰时手部很容易松弛——让缰绳在手指间滑动,初学骑马以及平放手掌。个常导致此类错误的问题原因是下意识地把手放平、把手指松开。
记住,在持缰时要蜷住手指,力度就像轻握住一只小鸡那样,让大拇指在最上方。手部应离水平面有30度左右倾斜。如果手部扁平向下,那么这个角度就会减少至0度;如果让拇指僵硬地直立起来,手部的角度会增大到45度。平放手掌会使缰绳的扶助作用降低,手部太松弛也会使马匹轻而易举地通过缰绳改变你的体态。
同时,僵硬和用力的持缰方式和松弛平放的手部姿势一样地不可取,而且前者更甚。如果猛拉缰绳,马匹的嘴部会受到很大压力,即会导致马儿摇头或甚至站起来。不要像握拳一样紧握缰绳,而是要稳固且轻柔地握住它。
2、驼背
一旦驼背,你将很难保持良好坐姿,无法有效使用手部扶助。其实,无论是走路、看电脑还是在马背上,我们都要不断检查、更正自己的姿态,有意识地让肩膀向后,这样也有助于保持好的体型。
3、前倾
习惯性前倾会给马匹错误的信号。如果马儿突然停下,你本来前倾的身体就会随着惯性更向前扑——甚至可能从马上翻下来。
4、脚后跟的位置不当
“脚后跟下沉”可能是教练对初学者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了。脚后跟上浮或者垫脚,这类问题会让腿部僵硬,不能给马匹适当的信号。因为腿部的位置不对,身体就得想办法去弥补,因此人坐在马鞍上的位置也有变化,重心转移,安全不再。这就是为什么要学习放松腿部,后脚跟下沉的原因。
5、视线向下
向下看意味着你将看不到马匹行进的路线,而且你在马背上会“变沉”。如果视线向下,你将很难给马匹信号。
6、转弯时身体内倾
因为自行车赛道或机场跑道都有倾斜度,所以即使身体不动也不会在骑车或飞机滑行时被甩出圆形、转弯的跑道。然而在马背上,如果你要轻松地转弯,就要保持好自身的平衡和重心,而转弯时过于内倾会破坏平衡。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学习西部绕桶骑手,他们急转弯的方式就是体重集中于一点,在转弯时把重心放在内侧。
7、“坐椅子”式骑马
这是骑马时很常见的一个问题,大多数人在翻看初学马术的照片时总会发现自己在马背上和坐在椅子上是一个姿势,这种姿态不容易给马信号。在打浪或压浪时,记住要把你的手臂和手部放在正确的位置。
8、凹背
我们总是被提醒“坐直”、“肩膀向后”,其实过犹不及,有些人反而会因此背部下凹。凹背会影响你在马背上的姿态,影响平衡和驭马的能力。
9、挤压膝部
当我们试图稳定在马背上,用力加紧大腿的同时,很多人就会用力挤压膝部。一旦这样做,我们将很难使用腿部扶助,而且在马鞍上的坐姿也会受影响。不仅打浪时困难重重;压浪时,还会因此向上反弹。
10、手臂僵直
除了跳障碍,或其他必须放掉缰绳的情况,你的手臂应该一直保持在身体两侧。当马匹落地或马匹恢复后,你的手也应该立即回到相应的位置。如果手臂一直僵直,平衡和给马信号都会受到影响。
以上这10个不好的习惯,你有吗?如果有,一定要改掉哟!
很赞哦!(71)
热门文章
站长推荐
友情链接
- 中国马会会长贾幼陵:年青马赛事为中国育马带来重大转机
- 快手视频怎么保存 18183手机游戏网
- 2021玉龙国际赛马公开赛第14赛事日:“文学家、速度玩家、神气十足、巴耐特、自由战士”夺五冠
- 一室一厅家装价格 一室一厅家装事项
- 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张建春被提起公诉
- “美式轻骑法”的四种方式:骑马时,是“坐”还是“不坐”?
- 庆“三八”公益市集开市 6
- 给剩米饭一个华丽的展示舞台:海苔烤米饼
- 高考英语作文:有关“信心与希望”
- 泽连斯基称乌克兰全境响起防空警报
- 青阳县庙前镇:夯实住房安全根基
- 宿州市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
- 铜陵市:“小口袋”兜起家门口“大幸福”
- 观众数再创新高的F1中国大奖赛,如何融入上海“城市血液”?
- 人参价格多少钱一克,正宗野山参多少钱一克
- 铜陵推动“枞阳腔”进校园
- 青阳县庙前镇: 衔接资金生效益 “仿真花”变“幸福花”
- 铜陵市:和美乡村建设推动“颜值”“气质”双提升
- “安徽好人”汪春冰:越过山丘 “医”路守护
- 黄山市:村规民约,如何深入人心?